云冈区人民检察院:莫让“帮助”成“帮信” 检校共筑法治防线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6:06:00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方凯)近日,大同市云冈区人民检察院“守护花蕾”未检工作室走进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莫让“帮助”成“帮信”、检校共筑法治防线为主题的法治讲座。旨在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发生,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法治环境。

在讲座中,未检人员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帮信罪的基本概念。选取了多起发生在校园周边或涉及大学生群体的帮信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敲响大学生校园反诈警钟。通过讲解帮信罪的罪名内涵、三种常见形式及刑事犯罪的多种后果来警示同学们切勿因一时贪念、法律意识淡薄,而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现场气氛凝重,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帮信罪并非遥不可及,稍有不慎便会触犯法律红线。

面对各式各样的网络诈骗,未检人员告诫同学们:要警惕“快钱”“轻松钱”。也许是碍于同学情面,也许是为了一顿饭,为了一点所谓的“外快”就把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提供给了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供卡行为,会令你陷入犯罪的深渊,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交易”。识破“快钱”“轻松钱”背后的本质,避免落入陷阱。要守牢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支付密码等,需严加防范不可轻易泄露。实际上,个人银行卡、电话卡、U盾等也属于“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不能轻易出借,更不能出租、售卖;一旦丢失要立即办理挂失,如果废弃不用要办理注销业务。在网络生活需坚守法律底线。互联网世界丰富多彩,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在网络平台浏览、查阅信息时,要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扫不明来源二维码,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可为了一时新奇有趣而尝试进入带有非法嫌疑的网站。对于在网络上结识的人,要在交流过程中保持防范心理,不轻易透露个人相关真实信息,也不应轻易答应加入对方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讲座,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此次走进高校开展法治讲座,是检察机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为大学生们送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增强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未来,“守护花蕾”未检工作室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