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的越低越好吗?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26:00
最近在门诊遇见一个高血压患者,最近半年来总是感到头晕乏力,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只有90/60mmHg,这名患者由于血压降的过低,因此会出现头晕乏力症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而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控制在合理目标范围内。过低血压可能带来风险,尤其是对于特定人群。
1. 血压目标因人而异
- 普通患者:多数指南推荐血压控制在
- 老年患者:
• 65-79岁老年人:推荐诊室血压目标
• ≥80岁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
• 衰弱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应个体化,但收缩压尽量不低于130 mmHg。
- 伴随合并症患者;
• 合并冠心病、脑卒中或糖尿病者:需个体化调整,避免舒张压
• 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需平衡降压与肾功能保护。无白蛋白尿者血压目标为
• 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降压治疗应以避免脑缺血症状为原则,宜适当放宽血压目标值。
2. 血压过低的潜在风险
- 脑供血不足:血压过低会导致脑部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头晕、眩晕甚至晕厥。长期脑供血不足还可能损伤大脑细胞,影响认知功能,增加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 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灌注依赖于一定的血压水平,血压降的过低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对于有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风险更为显著。
- 肾脏损伤;肾脏的血液灌注减少,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长期可导致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甚至诱发肾衰竭。
- 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过低可能导致患者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引发头晕、心慌、眼前发黑等症状,增加摔倒受伤的风险。
- 休克:严重的血压过低会导致休克,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意识模糊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死亡。
3. 降压原则
- 循序渐进:降压治疗需要缓慢、平稳进行,避免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尤其是老年或长期高血压患者。
- 监测症状:如出现头晕、疲劳、少尿等低灌注表现,需重新评估目标。
- 个体化治疗:考虑合并症(如糖尿病、心衰)、药物耐受性。
4. 临床建议
- 定期监测: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结合,避免过度依赖单次测量。
- 生活方式干预:限盐、运动、减重等是安全降压的基础。
- 药物调整:联合用药时需警惕叠加效应,避免低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需要根据年龄、合并疾病、心血管风险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来源:北京号
作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胡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