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珠宝直播间里的“捡漏陷阱”:“佳士得140万元同款”仅售299元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2:08:00    

编者按:在网络直播浪潮下,直播间本应是便捷购物、丰富娱乐的空间,然而,虚假宣传、质量“翻车”等问题也屡屡成为投诉热点。有些平台的直播间内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有的为博眼球、增销量,自编自导虚假剧情,在直播间上演苦情戏码诱导消费;更有甚者,有些直播间衣着暴露,言语低俗,大打情色“擦边球”,污染网络环境……近日,针对直播间内存在的种种乱象,新黄河记者展开了系列调查。



“豪华镶嵌、缅甸鸽血红做配角”“缅甸货主爸爸走了,着急换钱”“翡翠中的王中王,光镶嵌费就要两三千元”……在各大视频平台的珠宝直播间内,一场场“限时福利”正在上演。主播激情四溢地吆喝着,展示的珠宝玉石翠色欲滴,通透如水,价格诱人。屏幕上弹幕飞滚,粉丝们疯狂点击购物车,仿佛慢一秒就会错过“泼天富贵”。

直播间内,有的以“中缅边境收货”为噱头售卖;有的声称对标某购物平台1888888元的佛公吊坠只需90元就能下单;有的通过悲惨、夸张的故事演绎与网友打感情牌,打着“捡漏”“义卖”的旗号销售珠宝……

新黄河记者调查发现,当下网络直播突破了地域的禁锢,成为珠宝首饰销售的“前沿阵地”。然而,看似如火如荼的交易市场背后,消费纠纷却层出不穷。直播中被吹捧为“稀有”“高货”的珠宝首饰,镜头里看似完美无瑕,消费者收货后却“货不对板”,接连吐槽上当受骗。

卖珠宝为弟还赌债?直播时连“卖家”都笑场了

“这么大的翡翠,A货保A料,30元,上车!”“进口的马达加斯加冰麻粉,99%的人没见过,粉丝们别不承认,不是说你们没见过世面,是真的流通很少,无瑕疵,10元!”4月8日13点左右,在某平台账号为“@尚逸珠宝”的直播间内,一名女主播正卖力地对着镜头介绍商品,坐在她对面的一名女性则始终一脸愁容。

女主播称,这名女性是从缅甸前来出货的“卖家”。从她们聊天可以得知,该“卖家”表示要将自家的“高货”珠宝拿出来低价销售,为赌博的弟弟还债。直播间公屏不断打出“中缅边境收货”的字样,每当她拿出一款珠宝货品,主播便会发出惊叹声,随后主播与“卖家”开始砍价,把货品挂上购物车供网友下单。

“没办法了,我爸妈打电话过来要钱,便宜卖。”“卖家”拿出一款饰品,主播讲解紧跟其后,“冰蓝水翡翠,有种有色,两全其美,高品质,30元,上3单。”“这货我想买都不好买,好几年都收不到这么好的料子。”在卖出多款30-80元左右的“高货”后,“卖家”一边摇头一边抹眼泪,主播则一边安慰一边表示低价收货很过意不去。“我知道你不容易”,“这么好的货,你可想好了,不能为了他(弟弟)把家底都送上”。

4月7日,在该直播间内,一盘黄色饰品被该“卖家”端到镜头前,主播拿了其中一块,称重49.3克,并拿出五沓人民币,在计算器中敲出数字50000,高喊“一两田黄一两金”“这么多(钱)才能买一块”。与此同时,主播隐讳提到该饰品对身体有好处,“人家(戴过的人)为什么能多活二十年三十年?”她表示,“卖家”提出的80元价格让更多普通人买得起。记者注意到,当主播在吹嘘这款饰品时,“卖家”与身后的“同行”聊天时都“笑场”了。当主播再次向其确认价格时,她又恢复了愁眉苦脸的表情。

声称价值千元珠宝,一路砍价只卖18.8元

4月7日20:00左右,在另一短视频平台账号“@翡翠严选官”的直播间内,上演着另一番热闹景象。“880不要,380、280不要,58、38、28都不要!”一名自称“王子会长”的男主播在镜头前激动地说,18.8元上架一款原价1000多元的财神翡翠挂饰,并赠送鉴定证书和价值150元的项链。

4月10日晚,该直播间的主播换成了“曾会长”,营销模式与此前大同小异。“如果接下来这单你没抢到,这将是你人生中一大遗憾,它是翡翠中的王中王,光镶嵌费就要两三千元。”“曾会长”一边铺垫吸引网友关注,一边双手捧起一件包装盒交给对面的女主播芳芳。打开包装盒后,芳芳在一番“豪华镶嵌、缅甸鸽血红做配角”等描述后,向大家展示了这款翡翠。“曾会长”补充道,为了回馈直播间老粉,申请补贴为大家谋福利,最终该饰品以18.8元的价格上架销售,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在购物车中。

记者注意到,在不少直播平台上,类似通过情节演绎来售卖珠宝玉石产品的直播间并不在少数。部分直播间会用“中缅边境收货”为噱头,主播与所谓的“缅甸卖家”在直播间镜头前上演砍价双簧,“卖家”佯装用蹩脚的中文与主播谈判,价格从几万、几千元,一路砍到几百或几十元后成交,有些直播间还会“加戏”。

4月9日晚,在账号“@缅甸猎人归来”直播间内,上演着“货主家人被困,急需卖货换钱”的戏码,而4月11日22:30左右的直播中,则换成“缅甸货主爸爸走了,着急换钱”,其间,以19.9元的价格售卖主播口中所谓只有缅甸才有的“特色料”手串。账号“@蒂玺珠宝”直播间的主播,则称“出货人”阿杰带来父辈收藏的“天狼星陨石”挂坠,与佳士得拍卖会140万元成交款无差别,公屏留言区则不断刷出“一模一样”“阿杰家真的有矿”等评论,疑似为“水军”操作。经过2000元、1000元的轮番砍价后,最终299元进行售卖,该账号当晚在平台“珠光宝气”带货榜上最高排到第7名。而账号“@金凤祥(诚信.老店)”直播间内,当晚正在上演两名女“出货人”争夺男主播的戏码。“小小”为了打破别人对她所谓的诋毁言论,不惜拿来家族“高货”低价售,从而打压旁边的“高高”。

假证定制服务泛滥,15元可定制“鉴定证书”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有不少关于直播间购买珠宝的相关投诉。有网友称,其母亲常年在珠宝直播间购买廉价的假玉石商品,劝阻多次无效;也有网友表示,在直播间卖货的主播是机构流水孵化的“产品”,更多情况下是在网友身上“割韭菜”。即便主播在直播间承诺有鉴定证书可以作为保障,而买家也有收货时遭遇“李逵”变“李鬼”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上述提到的账号“@尚逸珠宝”粉丝数量超过7000,认证详情显示,企业名称为“嘉鱼县昊芬商贸行(个体工商户)”,其营业执照显示经营场所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某镇。记者从该直播间下单了一款10元“进口马达加斯加冰麻粉”饰品,显示是从广东发货,而非直播间提到的“中缅边境”。此外,该商品名称标注“现代简约时尚项链,尺寸32*22mm”,记者收到货后发现包装内并无相应的鉴定证书说明材质。4月8日,该直播间提到的饰品,在该账号“商品”栏中一一显示,已售数量超过主播所述,并非“稀缺”,此后又删除了该商品链接。

记者在@尚逸珠宝直播间购买的10元“进口马达加斯加冰麻粉”饰品

璀璨夺目的珠宝玉石真假难辨,新黄河记者调查中发现,只需花费15元钱,那些看似权威的珠宝鉴定证书便可按照个人要求进行定制,低价假冒伪劣珠宝摇身一变,即可成为带有钢印、鉴定机构网址、二维码的优质产品。

在某购物平台上,记者在搜索框输入“玉石鉴定证书”后,页面会涌现出大量“珠宝鉴定”相关服务,其售价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并标榜其为“国检证书,一证一码,正规可查,有量有价”。记者随即联系了几家店铺,询问是否可私人定制翡翠玉石鉴定证书,均得到对方的肯定回复。

在第一家名为“刘姐姐的小店31”的店铺,客服称单张定制证书15元,两张以上每张12元,批量优惠,价格可详谈,随后便发来相关要求,需要提供1张处理好的商品白色高清图、检验结论、重量、颜色、形状、放大检查、贵金属、备注等信息,称“一图一资料”,并提供了一张盖有某珠宝检测中心公章的鉴定证书供参考。当记者追问扫描定制鉴定证书上的二维码后会出现什么时,客服发来一张标有“鉴定结果”的照片,并称“显示你的资料”。在第二家店铺“伊一珠宝礼品”情况类似,客服称要价每张15元,称“放什么图,扫出来就是什么产品”,并强调其定制证书上的鉴定机构是正规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直接定制假的鉴定证书外,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套路,即将真品的鉴定证书用于仿品上,实现“张冠李戴”,这种现象在网购平台和直播间中屡见不鲜,也是行业常见的套路。

直播卖假玉石曾多次曝光,律师提醒平台需加强监管

4月12日,新黄河记者以用户身份分别致电上述账号所在的官方平台客服热线,反馈直播间内存在涉嫌虚假演绎、夸大宣传和疑似售假等问题。平台客服均表示,针对虚假演绎、夸大宣传等问题,用户可在客户端进行举报,工作人员会在12小时或24小时之内处理,如确实存在上述情况,平台将进行相应处罚。如果直播间存在售假问题,用户可提供凭证进行举报,经平台核实,如情况属实会严肃处理,不限于扣除信用分、摘除小黄车、扣除保证金、账号限期或永久封禁等。平台严格抵制售卖假货行为,商家只有资质合规才能售卖商品。工作人员还提到,如果商家直播间确实存在售假问题,平台核实后会有下架商品、停业整顿或封禁店铺等相应处罚。

记者随即对上述提到的几个直播间向平台进行了举报。账号“@缅甸猎人归来”被举报后,系统消息称“经核实存在违规行为,已对用户进行‘警告’处理并持续观察后续直播情况,一旦发现存在违规立即处理”。账号“@尚逸珠宝”“@蒂玺珠宝”“@金凤祥(诚信.老店)”被举报后,系统提示“将对用户进行重点观察,并进一步判定,若发现违规立刻处理”。账号“@翡翠严选官”被举报后,系统消息称“将重点关注该直播,如有违规,将立即处理”。记者搜索发现,截至4月14日发稿时,上述账号仍正常显示。

山东豪德(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宗艳认为,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禁止商家以任何形式对其销售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禁止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同时商品广告中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虚构原价或编造故事情节均属于虚假广告。

赵宗艳提到,若商家明知商品为低质量产品,仍伪造证书或要求检测机构出具虚假证书,则构成消费欺诈,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诈骗罪。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相关行业规定,珠宝玉石类商品需符合国家标准,宣称“高货、A货”但实际为劣质品或合成材料的,也构成以假充真、消费欺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商家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要求平台事前审核商家营业执照、珠宝经营许可等资质,并建立直播间运营者信用评价体系,对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若平台明知或应知商家售假而未处理,或需承担连带责任。

赵宗艳提醒消费者,交易发生争议时,消费者需首先保留直播录屏、商品链接、订单记录、支付凭证、聊天记录、假证书等证据材料,与商家协商退货退款,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或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诉举报,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源:济南日报·新黄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