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即将回到“春日模式”!“过山车”天气会诱发这种病?高致死率,极其凶险!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0:54:00
天空晴朗,暖阳倾洒
上海今天的升温仍然一点不含糊
南到东南风吹拂下
午后上海最高气温西北高东南低
南北温差有4℃
市区徐家汇站30.4℃
这几天虽然持续感受初夏般的热情
但妥妥还在春天
剧本到这就要变化了!

这个双休日雨一天晴一天。受短波槽东移影响,周六云量增多,有一次小雨天气过程,气温降幅较小,最高回落至28℃,会有些闷热,外出记得带好雨具。周日雨止天气转好,气温继续下滑,变得清爽舒适,洗晒出行皆宜。
周六: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早晨以前沿江沿海地区有雾,19~28℃。偏南风4~5级,相对湿度90%~45%。
周日:多云转多云到阴,17~24℃,东到东北风3~4级。

下周一至周二受江淮气旋影响,迎来一次更为明显的降水和降温,期间伴有大风天气,大家及时关注最新预报信息,注意防雨和添衣。
下周二夜里降水收尾,转为多云。经过这一轮降温后,春天回到了稳稳的模样,下周后半周最高气温在22~23℃,最低14~15℃。穿衣烦恼小了,春装是首选。

气温“过山车”还会诱发一种高死亡率疾病?如何预防?
最近上海的天气像坐过山车,忽冷忽热,让人难以招架,很容易引发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
TA是一种致命的心血管急症,若不及时治疗,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且随时间推移持续攀升。
TA的名字叫主动脉夹层。
01
认识主动脉夹层身体里的 “定时炸弹”
它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主动脉壁被撕裂了,原本完整的主动脉腔被分成了真腔和假腔。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紧密守护,可一旦内膜破了个口子,高压的血液就会趁机冲进中膜,形成夹层血肿,主动脉夹层就这么发生了。
发病啥症状
主动脉夹层发病时,症状多样,但最典型的就是突然袭来的胸部剧痛,那种疼痛像被撕裂、被刀割,让人难以忍受,而且一发作就达到疼痛高峰,还会一直持续。除了胸痛,患者还可能背痛、头晕、晕厥,甚至精神失常。要是夹层影响到不同部位,还会引发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
危害有多大
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高得吓人。要是不及时治疗,48 小时内死亡率高达 50%,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死亡风险还会不断上升。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夹层破裂导致的大出血,还在于会连累重要器官的血管,让器官功能衰竭。
02
气温与主动脉夹层:这对 “危险组合” 是怎么回事?
低温悄悄搞破坏
在低温环境里,我们的身体为了保住体温,会自动开启“防御模式”,让血管收缩。这一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就变大了,血压也跟着升高。要是长时间处在低温中,血管一直收缩,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内膜就容易受伤,给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血压波动 “推波助澜”
血压波动是引发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帮凶。气温骤降时,血压迅速升高;气温回升,血压又降下来。这么频繁地波动,主动脉血管壁就像被反复抽打,内膜破裂的风险大大增加,主动脉夹层也就容易找上门。
上海地区的情况
通过对最近几年上海地区医院的主动脉夹层病例统计发现,每年进入11月份,就来到了主动脉夹层的高发病期。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每周至少收治十余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而且发病前都经历了气温骤变。
03
预防主动脉夹层,这些方法快收藏!
血压心率要稳住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按照医生嘱咐按时吃降压药,定期量血压,让血压稳稳地待在正常范围。要是有心律失常,也要积极治疗,控制好心率。
保暖工作做到位
低温天气时,特别是老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添衣服,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早晚气温低的时候。家里可以用取暖设备,但别忘了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别让烟酒伤害我们的血管。吃饭要合理,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这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都不错,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
定期体检别偷懒
定期体检很重要,特别是心脏彩超和动脉 CTA 检查,能帮我们早早发现主动脉夹层的潜在风险。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高危因素的人,更要增加体检次数。
气温变化大,做好预防措施,才能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综合上海天气发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