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理通三迤】调研要下足“真”功夫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5:51:00    

作者:梅保焕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连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机遇,扑下身子、沉入一线,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新经验、创造新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善谋发现“真问题”。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是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的过程,就要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如果只是以文件落实文件、“纸上谈兵”,或者只会“见子打子”的不善于提前实地摸清情况,工作就有可能是盲目的。要通过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防止工作落实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推动各领域各方面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经验。要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好当前和长远,方能推动永续发展,这需要党员干部牢牢站稳政治立场,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拓宽视野、增加智慧、提升本领,为前瞻性思考问题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以学习新收获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对症下药“开良方”。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研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更要审查问题背后的成因,才能开出有效“处方”,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反对“四风”结合起来,不能搞“嫌贫爱富式调研”,或者搞“蜻蜓点水式调研”“老套路式调研”。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问题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要提升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以“解剖麻雀”方法,深入综合分析研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着力发现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等问题。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构建“人工+智能”问题研判模式,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心入群众“求实效”。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假如调查研究不能做到既“身入”又“心入”,就不可能全面掌握群众真实情况,发展愿景就会“雷声大雨点小”。要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放下“官架子”,带着感情进村入户,虚心向群众请教,群众才能真正接纳我们,进而真正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运用好“五步调研法”,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及时受理和办理群众咨询,及时跟踪问效,以真实行动取信于民,用热情、文明、高效的服务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硕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