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产业 合作助力增收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54:00

仪陇融媒(记者 谢银川)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近日,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驻众合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组织水产养殖专家团队进村指导,盘活15亩闲置鱼塘发展水产养殖,同时通过“村集体+农户+合作社”模式合作种植30亩中药材黄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盘活闲置资源,水产养殖促增收。仪陇县复兴镇众合村的15亩鱼塘曾长期闲置,无人问津。驻村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了这片闲置资源的潜力。为此,工作队邀请市农科院水产养殖专家实地考察,科学规划鳙鱼、草鱼、鲫鱼等品种养殖方案。通过技术培训、苗种投放和养殖管理指导,预计今年可实现集体经济自我增收“零”的突破。

合作种植黄精,探索长效产业。除水产养殖外,驻村工作队还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于2023年11月组织村集体、农户和合作社共同种植30亩中药材黄精。黄精生长周期为3-5年,预计成熟后亩产可达2000公斤,按当前市场价计算,每亩收益将超过1万元。这一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单独种植的资金和技术难题,还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村集体和农户长期受益。
科技支撑,助力产业升级。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为众合村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水产专家定期到村指导养殖技术,中药材专家则针对黄精种植开展田间管理培训。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建立了“农民提问、专家解答”的服务机制,确保技术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00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种养技能。
展望未来,绘就振兴蓝图。“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要选准产业、用好资源、联农带农。”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化“一村一品”建设,推动水产养殖和黄精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探索农产品加工和一级饮用水源地特色水产品品牌打造,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源泉。
从闲置鱼塘到“致富池”,从传统种植到特色产业,众合村在科技赋能与合作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正走出一条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