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徒步200公里,这堂课太“野”了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41:00    

直到如今,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初一(5)班的卢柯邑都觉得不可思议:近千名初一学子分成20组“特种兵”,接力完成了200公里的鲲鹏径。从凤凰山飞云顶途经阳台山、深圳水库、梧桐山、南澳月亮湾、最终到达七娘山大雁顶。“200公里听起来太遥远了,但跟同学们一起接力完成后,我觉得我们太酷了。”卢柯邑称。

▲深高南初一师生出发鲲鹏径之前

近日,深高南初一师生踏上深圳首条国家级推荐徒步线路——鲲鹏径,开启了一场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200公里徒步挑战。作为深圳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学校,深高南将两个下午融为一天,带领学生开展了一场“野外生存大挑战”课外实践活动。18个班级,分为20个组,20段路线,首次一日完成200公里鲲鹏径。这不仅是一场200公里的“野外生存大挑战”,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育人实践。当课本知识变成脚下热土,当团队精神浸润心田,教育的答案不只在教室,更在山海之间。

▲老师向学生们讲解登山装备

课堂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生根

深高南此次设置了二到五星的挑战体系,从西丽绿道缓坡到红花岭陡升,逐步突破体能极限。基础路线覆盖凤凰山、银湖山、东湖公园等平缓路段,学校特别融入了语文诗词采风、生物多样性观察、地理地貌测绘等跨学科任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

▲鲲鹏径全程路线图

挑战路线精选东西涌海岸线穿越、梧桐山登顶等高难度路线,仅向体能优异且经家长书面同意的学生开放,并配备专业户外教练及急救团队,培养极限意志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并传授野外求生技能。

▲学生之间练习绑绳结 ▲学生之间练习绑绳结

要不是这次徒步,卢柯邑不会get那么多野外生存技能。从登山鞋的防滑纹路到背包的背负系统,从“三层穿衣法则”到帐篷的受力支点,从“433原则”的食品配比到滑坠保护站的蝴蝶结……让卢柯邑印象深刻的是,经过一处山顶景观时,老师就地取材地开展了一堂山地救护小课堂。

▲老师教授学生绑绳结

如果在徒步过程中崴脚了应该如何处理?老师讲解道:应该采用“RICE原则”,即停止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采用冰敷方式敷在伤处;使用弹性绷带包裹伤处,适当加压以减轻肿胀;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这些课本上也有,但真正在户外学起来,就会特别生动。”卢柯邑称。

▲老师教授陡坡结绳技巧

为了保障学生安全,深高南联合“爱山水户外旅行社”专业团队,定制分级应急预案,给全员投保户外险,并准备了20台专用车辆全程护航。各班班主任及年级管理团队全程随行,与学子共踏青山。

▲学生练习打火

在“没有天花板”的课堂里收获别样感悟

挑战开始之前,初一(13)班刘家阳充满期待,但当真正走进山林时,她才意识到这绝不是一次轻松的“郊游”:他们班参加的是第20段的路线,陡峭的山坡、湿滑的石阶,同学们只能手脚并用。

▲学生合影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老山界》,反映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作者陆定一写道:“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学生合影

当自己快走不动时,不知怎么的,刘家阳的脑海中浮现起了红军长征的画面,“我在语文课堂上学《老山界》的时候,曾经觉得那个场景离我很远,但当我真的处在类似的环境中时,我才能真切理解当时红军经历了什么,体会到长征的艰辛和不易。”

▲学生徒步

好在,红军有战友,刘家阳也有同学的陪伴。她曾一度觉得自己走不下去了,路上同学的陪伴与鼓励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尤其是一位女同学,她一直在旁边鼓励我,才让我有接着走下去的力量。”刘家阳称。

初一(13)班的班主任李康知道刘家阳的体质并不算好,但她一直坚持走到最后,让李康印象深刻。“她一路上都没有抱怨过多,反而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我终于能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当听到这句话时,李康特别感动,他心想,这就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让学生在挑战中成长,在困难中磨砺。刘家阳从心里意识到,能在教室里安心学习,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情,“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

▲学生拉着绳子下坡

卢柯邑认为,团魂在下山那段路燃起来了:“那一段特别陡,路还很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同学基本上都是手拉手,一起走完的。有同学在岔路口举着旗子给大家指路,特别有团队感。”

▲学生手拉手下坡

那样的经历,增进了他和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也让他认识到,“在集体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一些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这种团队精神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力量。”

不止徒步 是更深远的一场育人实践

作为班主任,李康全程参与了学生的徒步过程。他认为,传统课堂更多强调知识传授,而走出教室的课程则让学生获得了“课堂之外”的成长。“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非常优秀,有领导力、有责任感、有坚持力。这些闪光点在日常课堂上很难看到,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被激发出来。”

▲学生合影

李康对班里一位体育特长生印象深刻:他是广东省的铁人三项冠军,原本有能力轻松完成任务,但在下山时,他却选择陪伴体能较差的同学,一路搀扶着走完下坡路段。“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不只是快,而是懂得陪伴和支持。”他希望,这样的课程可以持续下去,不只是为了挑战身体,更是一次心灵的磨砺。“我们不仅要培养成绩好的学生,更希望培养有担当、有毅力、有团队精神的人。”

此次徒步,学校还邀请了义工家长一同陪伴,让活动的意义不仅局限在学生、师生之间,更延展到了亲子。

初一(15)班石婉莹的坚持,让她的妈妈特别惊喜。除了在汗水中,欣赏绝美山景之外,这次活动也拉近了她跟孩子的距离,让亲子关系在携手攀登中愈发紧密。

当暮色漫上鲲鹏径时,初一(10)班王希印的爸爸望着孩子拖着满是泥浆的登山杖攀登的模样,恍惚间看见幼时那个抱着玩具车怯生生的孩子,已经蜕变成能在岩壁上拉拽队友的少年了。“这堂没有黑板的野外生存课,让温室里的花苗懂得,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绽放,而是根系相缠共御风雨的觉醒。作为父亲,我触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他称。

从凤凰山的第一缕晨光,到大雁顶的沧海落日,深高南学子用脚步丈量出的不仅是200公里山海径,更是一条连接知识、生命与城市精神的成长之路。

深高(集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代晓称,鲲鹏径是深圳首条国家级推荐徒步线路,蕴含丰富的学科知识,包括植物多样性、环境治理、城市社会建设等,是很好的多学科交叉、跨学科融合的实践地点。“通过这次家校社融合的探索,孩子的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提升,也是一次非常全面、难得的锻炼机会。”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彭钰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