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锚定产业“主赛道”推动高质量发展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39:00
本报讯 4月9日,从杏花岭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获悉,该区将锚定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和“六地”发展定位,大力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扎实基础。
按照省市赋予杏花岭区建设“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今年该区将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落实全市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全方位支持太原酒厂做强做大,加快二期项目建设,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年产值增长15%以上;提升“晋酒文化生活秀带”功能品质,推动晋泉大掌柜生态园提质增效;支持华远陆港国际联运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与太钢国贸等的合作洽谈,推动中欧班列扩容提质;支持顺康控股集团拓展国际能源贸易;支持中国供销现代物流平急两用项目推进实施;做强楼宇经济,加快推进“工改工”“工业上楼”,推动亿通工程等一批检验检测、工业设计、咨询评估等生产性服务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设备换代、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推动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商业综合体、特色商圈、大型市场繁荣发展;发展一批社区商业,丰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电商集聚区发展,打造亿级电商平台;建设儿童特色消费集聚区,激发全龄消费新活力。加快培塑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强红色文旅示范带;支持采薇“冰雪馆”及滑雪场建设实施,做好冰雪经济大文章;实施东湖醋园工业旅游示范品质提升,启动大东关中华老字号文旅融合特色街区建设;建成投用杏花岭区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群众一站式文化活动新需求;支持睿信智达、致其知等繁荣演艺经济,大力推动“演艺+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群众高品质消费体验;推出“红色记忆+工业遗产”、府城文化、非遗文化、古建文化等特色旅游路线、热门打卡点,延伸文旅消费链。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杏花岭区将进一步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构筑现代化建设硬核支撑。该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向新向绿向效而行,支持东兴煤业全面释放90万吨产能,春光轨道交通和兵器零部件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华业重工、清凯环保等实现年产值上亿元;支持服务保障286户未上规工业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0户以上,新增省市产业链链上企业5户以上,力争年底规上工业企业突破70户。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实施数字经济2025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全域数字杏花岭”建设;支持推动全区54户规上工业企业提升高端设计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实现扩产增效;推动锦华钢绞线等11户企业年内完成数字化改造;支持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建设“数智绿金·金融赋能”创新基地,以现代金融、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发展新质产业,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编制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飞行服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人机安防、送检、投递等全域应用试点示范取得突破;加快低碳城区建设,支持推动华能燃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和华能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推动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年内并网发电;加快低碳城区建设,加快矿山修复和基础设施完善,引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零碳经济产业园。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杏花岭区将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所需,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26项重点事项服务,推动“个转企”等12项“一件事”实现100%办成办好。拓展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年内新增10项以上高频事项实现移动端可办,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体验感。扩大政务服务“就近办”覆盖面,推动12镇街“自助便民服务超市”扩容提质,在全市率先再实现10项高频事项便捷办,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更好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更好激发项目投资新活力,以实干、实绩、实效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李杰华)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