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威震港台的大黑星手枪是什么?60年的经典54式半自动手枪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8 11:20:03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使用的还是解放战争的万国造武器。体现在手枪上,更是非常夸张,有20多种型号。

当时大体是排长、连长都用盒子炮,有的也用各种勃朗宁手枪。

连长以上的营长、团长等高级军官的手枪更是五花八门,什么式样的都有。

随着战争的继续,志愿军的武器开始苏制化。

苏军的轻武器作战理念认为,在军队大量装备冲锋枪的情况下,手枪是无关紧要的轻武器,只需要自卫即可。

因此,苏军的制式手枪为托卡列夫手枪,也就是大名鼎鼎TT33手枪。



TT33手枪是苏联枪械设计大师费德尔·华西列维奇·托卡列夫,在1930年设计,1936年开始大量装备。

在30年代,TT33半自动手枪算是很先进的。

它使用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威力还是比较强的。手枪有效射程为50米,实际上100米上仍然有很强的威力,很符合军事作战的要求。

手枪可以装弹8发,在当年来说是挺不错的。

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座复进原理,结构很简单,易于制造,也易于保养。

该枪采用了勃朗宁手枪的很多经典设计,总体是一款实用手枪。

不过,即便是30年代,TT33手枪也不属于一流手枪。它的设计上并不完美,有一些缺陷。

在二战中,TT33手枪大量生产,成为苏军的制式手枪。

几乎所有的苏德战争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款手枪。

1951年,中苏签订了很多军工合作条约,其中就包括手枪自产。

在1951年,由苏联提供图纸和机器,帮助中国生产了51式手枪。

51式手枪是对TT33手枪的简单山寨,没有做出任何更改。

在仿造51式手枪的同时,中国也仿制了51式手枪弹。

从1951年初开始,入朝的志愿军已经开始换装苏制武器。

这个阶段,志愿军开始批量装备了51式手枪。

一线军官对51式手枪,并不喜欢。

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手枪给连以上军官用用,是不错的。如果是基层军官,用51式手枪还不如用盒子炮。



在军官们看来,盒子炮无论射程、射击精度、装弹量都大大优于51式手枪,性能更可靠,安全性更好。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当时51式手枪和TT33手枪已经成为志愿军制式手枪。

和苏军一样,随着冲锋枪大量装备,手枪只是作为自卫武器了,没必要使用盒子炮这种进攻手枪。

战争停止以后,针对朝鲜战争发现的问题,对51式手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这就是54式手枪。

54式手枪才算是中国第一款自产的手枪,它有中国的自行设计。

比如54式手枪改了握把形状,更符合中国人的手型。

54式手枪诞生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一统江湖,是中国军警的主要配枪。

著名的64式手枪和77式手枪,都是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才服役的。

54式手枪一枝独秀长达20多年。



54式手枪作为军用手枪,还是比较合格的。

它的射程比较远,威力也算不错,射速较快,最关键是成本低,结构简单,很容易维护。

有意思的是,54式手枪外形比较大,很有威慑力。

老警察王冬泉曾回忆:1983年秋天,王冬泉和搭档佩戴1支54式手枪,在河南成功抓获2名嫌犯。之后他们驾驶一辆普通牌照的汽车,将嫌犯押解回去。途经河南宁陵段公路,突然遇到十多名车匪路霸拦路抢劫。

他们的车被歹徒拦下后,为首的男子一把将车门拉开,这才看见车里有穿制服的警察,立刻大叫:“快逃,警察!”

2名警察立刻下车擒住此人。

看到同伴被擒,十多名男子掉转回头,手持砍刀和木棍来抢人。

在这种情况下,王冬泉拔出54式手枪,朝天开了一枪。枪响后,这群歹徒先是一怔,之后立即又逃开了。

事后王冬泉还是心有余悸:54式枪体大,枪管长,黑洞洞的枪口很是吓人。其实,当时我们只有1支枪和几发子弹,根本对付不了这么多歹徒。那天如果没有这把枪吓住了他们,别说我们,估计连在车上的2名嫌犯都难逃险境。



然而,作为警用武器,54式手枪就存在很多问题。

其一是威力过剩。

54式手枪作为警用手枪,威力过剩。

主要是弹药穿透力比较强,容易出现误伤。

54式手枪发射51式子弹时,子弹初速高达420米/秒,最大飞行距离高达1600米。

在25米内,子弹可以击穿3毫米钢板、10厘米的木板、6厘米的砖墙、高达35厘米厚的土层。

这种威力实在太强,根本不适合作为警用武器、

实战中,有过多个失败的战例。

比如一次室外抓捕时,歹徒持枪顽强,民警果断开枪。子弹穿透歹徒腹部,却击中身后人质的大腿,导致人质负伤。

还有一次,民警和歹徒进行室内枪战。民警开枪后,子弹射穿歹徒手臂,击中墙壁后2次跳弹,还是击碎了一人的头骨。这个被击碎头骨的倒霉蛋,并不是歹徒。

54式手枪威力过大,让民警使用时颇有顾虑,很多情况下不敢开枪。



其二是安全性不好。

54式手枪是30年代的武器,安全性不好。

以92式手枪为例,一共有3种保险,安全性很不错。

而54式手枪即便上了保险以后,击锤仍然能够向后扳倒,容易出现走火的意外。

战斗中,如果枪膛内有子弹,即便装上保险也可能会走火。

曾出现1名军队参谋,用上了保险的54式手枪同战友开玩笑。子弹却意外击发,将战友打成重伤,经过手术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其三是54式手枪后坐力较大。

萨沙用54式手枪射击时,感觉强身跳动很明显。

而枪战一般都是连续射击多发子弹。

但使用54式手枪连续射击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练习。

萨沙打靶只能连续射击15米或者25米的靶子,命中率还可以。

如果射击50米的靶子,连续射击很难上靶。

自然萨沙的射击技术一般。但我用使用92式手枪,50米靶子连续射击的上靶率还是不错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



其四是卡壳现象较多。

54式手枪实战中,经常出现卡壳。

谁都知道,警察只要使用到手枪,一般都是有很大危险。如果手枪出现击发卡壳,就等于将性命送给别人。

1995年7月11日,辽宁营口市民警苏钢,参加了抓捕毒犯的任务。枪战期间,苏钢的54式手枪突然卡壳,失去首先射击的机会。毒犯随后用自制火枪射击,苏钢胸腹部被射入100多枚铅弹。经过连续二十多天的抢救,苏钢才脱险,但仍然有不少铅弹至今无法取出。



54式手枪有这么多问题,被淘汰也是必然。

有意思的是:54式手枪的名气很大。在东亚和东南亚黑帮中都有不少。

在港台黑道上,大黑星也就是54式手枪的售价不过几千元最多上万。

就黑枪来说,这个价格并不高,属于物美价廉的武器。

在香港电影《省港旗兵》中,54式手枪几乎是标准配置。

实际上,54式手枪确实也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武器。

这主要是54式手枪的生产量远比64式和77式手枪大,相对也比较容易搞到。



在1984年,《省港旗兵1》原型,大圈帮吴建东等5人抢劫宝生银行的运钞车。

这5人手中有4支54式手枪。

运钞车保安只有霰弹枪,看到外表吓人的大黑星以后,直接举手投降。

只是,车内是大量的日元,而不是港币。吴建东他们无法将日元兑换,只能扔下钞票逃走。

逃亡期间,他们和香港警察发生枪战。

混战中,吴建东他们凭借54式手枪的强大威力,杀出一条血路逃走。因54式手枪穿透力太强,子弹穿透一个垃圾桶后,击中了躲藏的1名妇女头部,该妇女当场死亡。

而警察的左轮手枪,完全被54式手枪压制。

稍后,因为同伙出卖,吴建东他们又被又被70多名飞虎队包围。在激烈交火射击60多枪以后,吴建东自知不可能突围,才举手投降。



而1985年,大圈帮陈虎矩就更厉害。

这个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悍匪,射击技术高明,心理素质稳定。

这7名悍匪在抢劫忠信表行时,被得到线报的警方包围。

本来警方稳操胜券,却被陈虎矩等7人杀出重围逃走。

当时警方手持左轮枪和霰弹枪,被7名悍匪完全压制。悍匪们每人手持2支大黑星手枪,对准警方开枪40发子弹。54式手枪威力大,射程远,射速也快,最终打伤7名警察。

相反,有备而来的香港警察开枪86发,只打伤了2名悍匪。

最终,陈虎矩带着抢来的100多万财物,从容逃窜。

在这两起案件后,大黑星威震港台。



香港台湾如此,大陆也是这样。

著名的歹徒宝白山,为了搞到一支用于抢劫的54式手枪,杀害了1名警察和1名协警。

后来,白宝山让同伙吴子明手持这支54式手枪,同他一起去抢劫了乌木鲁齐街上的两个维族换汇人。随后,白宝山又用这支手枪,杀死了吴子明灭口。



而另一个犯罪团伙头子张君,他从越南购买了15支手枪,其中大部分是54式手枪。

2000年,张君一伙4名歹徒,手持54式手枪在湖南省常德抢劫。他们袭击了运钞车,打死7人,伤5人。而张君被抓住时,身上就携带1支上了膛的54式手枪。

除了这两个歹徒以外,持54式手枪作案的歹徒还有不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