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什么时期?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7 13:05:19
元宵节观灯、猜灯谜是节日期间的一个大节目。但观灯起于何时,如同元宵节源于何时一样,历来也有多种说法。
查考史料,从汉代到南北朝前,并没有正月十五观灯的记载。
南北朝时,正月十五是一个以祭祀占卜为主的节日,和蚕事活动紧密相连:
1.祭门。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祭之以食。这主要是祭祀门户、祭祀蚕神。占卜之事自汉代就十分盛行。刘邦还曾为一占卜师封爵。
2.观看摔跤、相扑之类的比赛,那时叫角抵之戏。
在北方,还流行“打簇”“相偷戏”等民俗活动。545年,外戚尔朱文畅等人还打算趁正月十五夜打簇时杀掉权臣高欢。
北方还有一种活动,即“打如愿”,正月十五夜间站在粪堆边,让人执杖打粪堆,以求“如愿”。这里有个传说,是说有商人从洞庭湖求得洞庭君女佣如愿,只要有所求,便可如愿。但正月初一日,如愿起得稍迟,便被呵骂,躲进了粪土堆。“打如愿”,实是请如愿归来之意。
有学者认为,梁简文帝写有《列灯赋》,或是正月十五观灯的雏形。但这篇文字中通篇并无正月十五字样,且全文是对灯具的华美的描述,与“观灯活动”离得较远。清代官修的大型类书《渊鉴类函》,错标文题为《看灯赋》,将其置于“正月十五日”条。
到隋代,张灯成为正月十五主要民俗活动。隋炀帝便有一首诗写正月十五张灯的盛况,“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隋炀帝是佛教徒。佛教有施舍灯火之功德的说法。在汉代,汉明帝主政时期,便有正月十五“燃灯表佛”之事。若追溯元宵张灯的源头,这可算是其中之一。
隋炀帝张灯也有宗教的意味在,他的这首诗,前两句便是“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为庆诸藩云集东都洛阳,正月十五夜在洛阳安排“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也就是说,从此以后,正月十五大规模张灯,成了兴起的新民俗。
到唐代,承袭隋制,张灯、观灯成为正月十五主要民俗活动。到了宋代,就更为兴盛了。观灯时间也从3夜延长到5夜,到明代,更是正月初八张灯,十五落灯,时间更长了。观灯的诗词歌赋,连篇累牍,举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