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破釜沉舟历史人物是谁?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3 13:30:28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咱也不知道楚南公是如何说出这句话的,但他确实精准地预言了秦朝末年,将整个大秦帝国推向分崩离析的中坚力量——项梁、项羽军。

叔父项梁死后,项羽扛起了反秦楚军的大旗。在我们后世的传评中,项羽勇猛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但却有勇无谋,气走范增,最后兵败垓下,自刎身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冯绍峰饰演的项羽,霸气侧漏

项羽一生豪勇,他真正的成名之战,则是巨鹿之战,而巨鹿之战中最有名的,就是项羽“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的行为,在后世的很多分析中,项羽的破釜沉舟跟韩信的背水一战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佳案例,两者都是靠打鸡血创造奇迹,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韩信能赢,绝对不是靠着打鸡血激励士气的行为,而是靠着严谨的行军布阵、一环扣一环的计谋,这场战赢得没有半分侥幸。

同样,项羽能够赢得巨鹿之战,以五万人的兵力,打败章邯与王离三十多万秦军,也不仅仅是靠破釜沉舟而赢的,现在我们来复盘这场战争,看项羽是如何一战成名的。

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大环境。

自陈胜吴广起义以后,起义的大火,烧遍了秦朝原野。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自立,各地豪强也揭竿而起。而这个时候秦国大军都远征在外,一个在北边打匈奴,一个在南边打土著。烽火军情万分紧急,把他们调回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李斯胡亥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这个时候秦国的后勤部长章邯站出来了,他给当时急得出汗的老领导李斯指了一条明路——骊山,在骊山给皇陵收尾搬砖的十多万囚徒。章邯的主意就是,把这些囚徒都赦免了,武装起来,出关平叛去。

思来想去,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胡亥就下诏赦免了这些囚徒,章邯就带着这十多万人出关干仗了。

这十多万人的组成,有必要说一说,里面有6万人左右的正规军,其中精锐就是保卫咸阳的五万中尉军。另外的人虽说是囚徒,但都是关中的老秦人,在战国末期,秦国与列国间的战争打了上百年,而秦人打仗,那是一个出了名的悍不畏死,砍下一个敌军脑袋就别在裤腰带上砍下一个,这些脑袋都代表着爵位、军功与金银啊!如狼似虎的秦军,让列国看着都有点胆寒。常年对外征战,秦国可以说全民皆兵,男丁拿起一把刀就可以上战场的那种,尚武的精神早就渗透进了秦人的血液里。

▲ 历时千年的兵马俑,依然能见雄赳赳的气势

所以这些囚徒临时组成的队伍,也是很有战斗力的。

东出函谷关的章邯军,一路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荡平了陈胜吴广起义军势力,同时开始对各个复辟的六国军队下手,项梁拥立的楚国首当其冲,谁叫你声势最大呢。

一路势如破竹的项梁没怎么把章邯当回事儿,所以很不幸的,他被章邯拿来祭了三军。打败项梁以后,章邯认为南方的楚国不足为虑了,于是北上准备打击复辟的赵国势力。

此时经过一系列胜仗,章邯手中已经聚集了三十余万人的大军,三十余万,放在地上就是漫山遍野乌泱泱一大片。章邯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军很快就守城不住。张耳、陈馀护着赵王歇退守巨鹿。(《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著名的巨鹿之战,终于拉开帷幕了。

2

退守巨鹿的赵国军队,对围攻的章邯军,展开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同时赵国派出使团向诸国求援。

各国的援军很快就到了,但是他们到了巨鹿不远处统一都停了下来。对,停了下来,不走了。这目的就很明显了,摆明了都是准备做吃瓜群众,看着秦赵血战自己收渔翁之利啊,打得一手好算盘!

▲ 战局示意图

楚怀王也派出了援军,援军主领导,怀王任命的是宋义,而副手是项羽。这个宋义就是在之前项梁对阵章邯时,劝谏项梁要提防章邯夜袭的那位,项梁不听,没想到真让章邯趁着月黑风高夜给一锅端了。

宋义也像其他诸国一样,行军到距离巨鹿500里的地方,大营驻扎不走了,打的一样的算盘。项羽可是一直摩拳擦掌想要打败章邯给叔父报仇的,于是进帐劝宋义出兵。没想到宋义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非但不出兵,还发了个军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管你勇猛无敌如狼似虎,不听军令的,一律处斩!这可就是啪啪打项羽脸啊,明眼人都能听得出来这军令是发给谁的。如此这般,火爆如项羽,就不跟他哔哔了,直接把宋义剁了(《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在三军面前说:“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史记·项羽本纪》:“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绝非莽撞之辈,杀了宋义,他知道找个“靠谱”的理由通告三军,显示自己杀宋义的法理正确性。给宋义安插罪名时,为什么是“宋义与齐谋反楚”呢?因为这个宋义手上有兵权之后,马上各种操作,把自己儿子送到齐国去求官了,如此一来,这种罪名,面上也说得通。

而楚怀王没办法,也就只能把统帅之位让给项羽了。

宋义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楚怀王是项羽叔父项梁立的,这只军队也可说是他爷俩拉扯大的,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你可得搞清楚。

3

在这里,要说一个题外话,为什么秦国战斗力如此强悍能灭六国呢?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秦国率先实行“郡县制”,这个制度我们现在还在用,相比其他还是分封制的六国,有很大的制度优势。

郡县制治理下的秦国,整个国家的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古代打仗,很重要的就是后勤补给,说得再绝对一点,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一个后勤补给,这个道理在后面项羽战胜王离一战上也显示了出来。

秦国的各地郡守,牢牢把握住基层农户,粮食被通过各个河流渠道还有秦国修筑的秦直道被源源不断地送到秦国战场前线,秦军强大的战斗力才有保障。

巨鹿久攻不下,章邯就做起了自己后勤部长的老本行,命大将王离率20万大军正面进攻,这个王离就是名将王翦的孙子,章邯则在徒骇河与巨鹿之间修筑了一条运粮甬道,给王离大军提供粮草。

▲ 战局示意图

在甬道周围,章邯派下了重兵把守,而拿到兵权的项羽,没有选择这时候与章邯正面硬刚,是不是感觉跟历史上的项羽不太像?按照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性格,这时候应该带上部队跟章邯互砍了呀,可是他没有,他绕开了章邯防务严密之处,取道平原津北上渡河,这里面满满的都是计谋。

到河边上以后,项羽命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先头部队过河,这两万士兵是去做什么的呢?是去破坏秦军运粮甬道的,而英布很快取得了战果,秦军甬道被断,项羽收到消息后,马上率剩下的三万人过河,支援英布。

▲ 战局示意图

粮道被断,章邯肯定马上过来救火,所以项羽必须火速赶去支援英布,在甬道这里,项羽跟章邯来了场硬碰硬的较量,五万楚军,生生击溃了十多万章邯的救火部队,一击不中,章邯退兵了,准备跟项羽打持久战,就像打项梁那样,一击不中、退兵,然后骄兵,然后突袭收人头。

粮草补给,向来是行军命脉,这边运粮甬道一战,章邯收复失利,那边王离就有点慌了。而楚军取得阶段性胜利,正是士气高涨之时。

在这个时候,项羽的成语故事来了——破釜沉舟,锅砸了、船砸了,就带三日口粮,一鼓作气,大家冲鸭!

这个乘胜追击让章邯和王离都感到措手不及,刚刚大战完的五万楚军,视死如归渡过了漳河,直奔巨鹿而来。

正面硬刚,西楚霸王!

项羽带队九进九出,王离部被冲得稀散,五万楚军击溃了十多万大秦帝国长城军精锐。巨鹿北边的诸国吃瓜援军,直接看呆了,不过他们很快反应了过来,迅速投入战场,群殴秦军!

王离被擒,副将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秦军兵败如山倒。

此战,项羽一战封神,破釜沉舟,名扬千古,西楚霸王,恐怖如斯。


如今我们再设身处地体会此战,就知道,项羽能以少胜多,绝不是靠着一介匹夫之勇,而是处处透露着快准狠的计谋。

首先,就是北上避开章邯锋芒。

项羽拿到兵权以后,为什么没有正面进攻,破坏秦军甬道,而选择绕一圈北上进攻呢?

我们知道,当时章邯部驻扎在甬道的西南边,为什么是驻扎在西南边呢?因为赵国的求救中,齐国明确表示不出兵,齐国就在甬道的东北方向,这个甬道很长,章邯自然不会太过分散兵力防守,而是会重点防守,齐国不出兵,那么东北方的威胁就要小很多,所以章邯就重点防守西南方了。项羽很清晰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北上,找准甬道防务空虚的地方进攻断粮。

第二,破釜沉舟聚士气。

楚国五万兵,都是项羽叔父项梁与项羽起事后,一步步壮大过程中加入的,项氏嫡系部队并没有多少,成分比较复杂。

项羽为什么要破釜沉舟呢?还真不是像战前喝摔碗酒一样表决心,而是为了聚拢人心。成分复杂,大家想法自然也多,有人想战,有人想跑,有人想划水摸虾。砸锅沉船,得了,大家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那就干吧,之后的楚军,勇猛异常。

第三,趁胜追击一鼓作气

章邯收复粮道失利,马上就退兵了,为什么会退兵呢?就是笃定项羽不会马上进攻巨鹿。而项羽呢,给了章邯一个大大的惊喜,马不停蹄就奔巨鹿而去,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里面,有勇猛的成分,但更多是对时机的把握。

你都退兵了我不趁这个机会干上一票,难道等着你修整好了两处出击夹击我吗?

▲ 如果项羽不走,必然会受到王离、章邯的两路夹击

我们可以看到,项羽很聪明,无论是对时机的把握,还是对战场的谋划,都是一流的水平,堪称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相关文章